相信法律,直到吃虧為止?揭開台灣社會的「法律盲點」與自我保護之道
你相信法律嗎?這個問題看似簡單,答案卻可能因你的經歷而變得複雜。在我們的社會中,我們被教導要相信法律、尊重規範,但當你親身「吃虧」時,這份信念還能堅持多久?EP32「越界人」將深入探討這個令人深思的議題,揭露台灣社會對法律的「集體盲點」,並帶你反思,除了「忍耐」,我們還能如何保護自己。
法律,一場只為懂的人而設的遊戲?
在節目中,我們提出一個觀點:法律是給懂的人玩的遊戲。這並非指法律不公,而是強調在複雜的社會中,不懂得遊戲規則,就容易成為被動的一方。例如,當券商在提供高風險的槓桿產品時,會要求你簽署一份冗長的「棄權書」或「認知風險書」。這看似是為了保護你,但其實更像是券商的自我保護機制,確保當你虧損時,他們有足夠的法律屏障。這個案例提醒我們,當我們盲目信任時,可能正在將自我保護的責任,拱手讓給了那些更熟悉規則的人。
台灣人為何習慣「忍一忍」?
在台灣社會,我們從小被教導要「忍耐」和「以和為貴」。節目中提到一個生動的例子:一位鄰居長期亂停車,導致大家生活不便,但當你向長輩抱怨時,他們往往會勸你「忍一忍,不要把關係搞差了」。這種集體無意識的「忍」文化,讓我們傾向於用人際關係來解決問題,而不是透過法律途徑。
這種文化與西方社會形成鮮明對比。在美國,人們更習慣於透過訴訟來解決衝突,因為他們的社會體系鼓勵這樣做。然而,在台灣,我們追求表面的和諧,不願當那個「出頭鳥」,導致我們在權益受損時,常常選擇妥協,而不是為自己爭取。
從「被動」到「主動」:保護自己的新思維
那麼,當我們遇到不公不義,或是面對潛在的風險時,我們應該怎麼做?一昧的忍耐與信任,可能會讓你不斷「吃虧」,最終「會沒有你,你也不會有靈魂」。
EP32的核心訊息,並非要你對法律感到悲觀或憤世嫉俗,而是要喚醒你對自我保護的意識。法律確實是我們的安全網,但我們不能等到網子破了,才發現自己已經身處險境。我們應該學習如何主動「拯救自己」(Save Yourself),在必要時,懂得運用法律這個工具來捍衛自己的權利和利益。這意味著,我們必須開始去了解法律的規則,而不是等到吃虧時才後悔莫及。
從今天起,停止盲目相信,開始主動學習,為自己建立起更強大的保護網。
Photos and Videos Thanks to Anna Nekrashevich / Antoni Shkraba Studio / Kelly / Pavel Danilyuk / ROMAN ODINTSOV / Ron Lach / Tima Miroshnichenko / Towfiqu barbhuiya / cottonbro studio
想知道如何打破「忍耐」的惡性循環,並學習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嗎? 立即觀看【EP32. 相信法律直到吃虧為止? | 越界人】完整影片,一起成為一個懂得自我保護的聰明人! [你的影片連結]

Charles
「每個人都應找回自己生命的掌握力」
越界人創辦人,攝影師,新創風險投資人,
專注健康醫療 綠色能源 能源 身心靈發 等領域,
創辦「越界人」頻道
在質問及辯證中,刺激觀眾思考進而改變行為.
—
發佈留言